上海市工商局公布流通领域农药化肥质量监测结果
3种农药11种化肥抽检未过关
化肥、农药的质量是否合格,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农民的收益。近期,上海市工商局结合正在深入推进的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,对该市流通领域的化肥和农药进行了质量监测。监测结果显示,3种农药、11种化肥不合格。
据上海市工商局有关人士介绍,本次对化肥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,不合格商品主要存在3个问题:
一是总养分含量不合格。总养分主要是指化肥中元素氮、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的总和,是复混肥料主要的技术指标。总养分含量过低,将使农作物在生长中得不到完整的养料,从而影响其生长。本次监测的11种不合格化肥中,有9种属该项目不合格。
二是单养分含量不够。复混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不同的农作物以及土壤中的不同养分,进行针对性的配比。单养分项目不合格,表明该化肥配比不合理,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品质有不良影响。本次监测中,有8种化肥该项目不合格。
三是氯离子含量超标严重。国家标准规定,化肥中氯离子含量大于3%必须标明。超标的化肥将对忌氯作物如烟草等产生伤害,会导致减产甚至绝产。本次监测中有5种化肥该项目不合格。
对农药的监测结果显示,不合格的3种农药产品,包括两种杀菌剂和1种除草剂。其中,杀菌剂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是悬浮率不达标。
据悉,针对本次监测结果,上海市工商机关已责令经销商对不合格商品停止销售、限期整改并依法查处。
选购提醒◆◆◆买化肥农药看清合格证
上海市工商局提醒广大农民,购买化肥、农药时应:
■一看经营资格,看经销商是否有经营的合法手续。
■二看商品合格证、检验单,购买时应索取凭证。
■三看标识,分清商品类别和性质,了解含量、用途、用法和注意事项。同时不要贪图便宜,认清产品的产地。
■不要被“生物”、“活化”、“绿色”等新概念迷惑。发现误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后,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,协助政府部门查处坑农、害农的违法经营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