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消协发布“2007年农村状况调查报告”显示,农民消费权益受损比例较10年前下降近半。
12月4日,中国公布了“2007年农村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”。据悉,中消协将分3次公布这一报告,12月4日公布的第一部分报告显示,我国农村消费结构有所改善,但变化不明显;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村消费维权状况则趋于好转,农民消费权益受损害的比例较10年前下降近一半。
负责此次调查工作的中消协秘书长助理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此次调查是根据中消协2007“消费和谐”年主题活动安排,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“全国城镇消费维权状况调查”的基础上展开的,本次调查从4月5日开始,至10月20日结束,历时半年。在此期间,中消协联合了山东、江苏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9个省消费者协会(委员会)共同组织开展,调查涉及9个省的54个县、162个行政村的6239个农民家庭,设计样本量为6300 个,实际调查样本为6239个,回收率达99%。
●农民消费结构有所改善
调查显示,36%的被访者去年主要支出首先是在“吃”的方面,排第一位。21.1%的被访者去年主要支出首先是在“教育”上,排第二位。13.9%的被访者去年主要支出首先是在“住”上,排第三位。在储蓄意图上,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“子女教育”(33.8%)、“买农资”(23.3%)、“建房/装修” (19.3%)(见表一、表二)。
■对比:据丁先生介绍,本次调查与4年前中消协进行的“2003年农村消费及消费维权状况调查”相比,农民在花钱的安排上,对生产的投入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向,2003年预期投入为19%,2007年预期投入为23.3%。子女教育方面的预期投入,由2003年的43.6%下降到2007年的33.8%,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,这表明国家有关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效果开始显现,导致农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减少。建房装修方面的预期投入,由2003年的 1.6%增加到2007年的9.3%。医疗养老方面的预期投入,由2003年的 4%增加到 2007年的9.2%,上升幅度也较大,这表明随着生活状况的好转,农民对健康和未来生活质量开始关注。婚嫁方面的预期投入,由2003年的6%下降到 2007年的2.3%。
●农村消费环境有所好转
调查显示,在过去的1年中,35.6%被访者的消费权益受到了损害(见表三)。在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调查时发现,在接受调查的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,有50%的人表示自己权益受损,是比例最高的人群。比例最低的人群是有初中学历的,有33%的人表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,低于高中、中专学历人群的 37.6%和小学及以下人群36.9%的比例。
在对不同收入人群的调查中发现,表示自己权益受到损害比例最高的人群是收入中等偏下的人群,占被调查的该收入人群的45%;其次是收入最低的人群,为 44%。表示自己消费权益受损比例最低的人群是收入中等偏上的人群,为28.6%,高于高收入人群32.3%和中等收入人群35.9%的比例。
■对比:丁先生告诉记者,1998年中消协组织开展的 “为了农村年主题专项调查”显示,当时有65.94%的农民消费权益受到过损害,10年后,农民消费权益受损害的面大幅度下降近50%。这说明农村的消费环境已有好转,农村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
●交通出行满意度最高
调查发现,在让农民给各类生活条件打分(5分制)时,38.3%的被访者给交通出行方便程度打5分,30.4%的被访者打了4分。其次为购买农资方便程度,有38.4%的被访者打了4分,25.9%的被访者打了5分。排在第三的是用水洁净程度,31.5%的被访者给用水洁净程度打4分,23.1%的被访者打3分,19.9%的被访者打5分。此外,对供电保证情况、电信网络信号、广播电视节目、农村集贸市场管理、银行服务方便程度等项评价也较高。评价较低的主要包括食品卫生情况、家电维修、农机维修、农业知识宣传等4个方面。比如食品卫生情况,有37.7%的被访者打了3分,只有29%的被访者打4分,还有13.9%的被访者打2分。